2014年,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發揮其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的重要批示;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五年來,甘肅供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供銷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堅持為農服務宗旨,堅持合作經濟組織屬性,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以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為根本,以強化基層社和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為重點,按照政事分開、社企分開的方向,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努力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各方面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甘肅各級供銷合作社、供銷社屬企業、基層服務組織積極搭建農產品展銷平臺,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甘肅省供銷聯社供圖
2020年是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階段性任務完成之年,中華供銷合作社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過去五年,全省各級各地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百花齊放、亮點紛呈,省供銷聯社策劃開展了“唱響供銷改革好聲音 煥發為農服務新活力”主題宣傳活動,將通過“為農服務譜新篇、保供促銷展新姿、基層組織煥新生、社有企業謀新路、合作發展尋新機”等五個專題全面展示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改革發展的成果。
為農服務譜新篇
五年來,甘肅供銷合作社系統聚焦“為農服務”主責主業,堅持“為農、務農、姓農”工作導向,積極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領域,為農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在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農村合作金融、農村生活服務等領域為農民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
以各級供銷合作社、供銷社屬企業、基層服務組織為支撐,通過黨政支持、市場運作、優勢互補,以服務“三農”為重點,甘肅積極推動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融合發展,探索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盤活農村地區資金、資產、資源,為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截至目前,941個基層供銷社,349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8253個村級綜合服務社,如漫天星斗綴滿隴原大地,助力激發鄉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巨大活力,打通了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示范引領農業社會化服務,甘肅供銷先行先試,爭取亞行貸款1.18億歐元,探索實施“甘肅互聯網+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積極開展土地流轉、無人機植保、農技培訓、莊稼醫院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目前全系統配方施肥71萬畝、統防統治64萬畝,培訓農村實用人才3萬余人,72個縣區社流轉托管土地175萬畝。
同時,圍繞“供銷合作社培育壯大”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兩大工程,甘肅供銷系統積極實施“三會”制度建設、農資保供服務、農產品流通營銷、惠農服務平臺創建等專項行動,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領域。并通過開放辦社,以資本、業務為紐帶,推進社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優化資本布局和社有資產配置,推動各類業態融合發展,努力形成功能完備、上下貫通、整體協調運轉的雙線運行機制,織密全省經營服務“一張網”。
張掖市供銷社立足為農服務宗旨,緊緊圍繞“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問題,著眼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大力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以特色產業帶動土地向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逐步形成了高原夏菜、有機小米、特色林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2019年,張掖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面積達到62.6萬畝,參與托管服務的基層社和社有企業達到19家,專業合作社171家,帶動農戶11萬戶。
同時,張掖大膽探索,破解農村金融難題,為農民社員提供“最基礎、最直接”的金融服務。在具備條件的基層社建成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2個不同類型的“三位一體”基層社,解決了農民生產經營活動中“小額、分散”的資金需求,提升了為農服務的功能和水平,推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近三年來,張掖累計投放社員互助資金426萬元,甘州區和平供銷社探索建立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新型服務模式,成為甘肅首個“三位一體”基層社。
開展信用服務,解決融資難題。截至目前,張掖共發放會員卡1000多張,消費資金150萬元,有130多戶農民利用會員卡在基層供銷社購買化肥、地膜、租用農機具等,有效解決了農民和專業合作社在生產經營中“短、急、頻”的資金困難。并與農行張掖分行聯合合作,將農行融通、融資、融智、融商“四融”平臺農村服務店建設與供銷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升級改造相結合,為農業、農村、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截至目前,張掖供銷社系統基層網點已改造“四融”平臺331個,年交易額約2億元。
為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極大地提升農業社會化、組織化服務水平。定西市臨洮縣打造了“組織化農業生產服務平臺”,該平臺是以“釘釘”網絡信息軟件為載體搭建互聯網為農服務新平臺,外聯阿里巴巴、云天化集團、螞蟻金服等大型企業,內接政府職能部門、縣內農產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資經銷企業以及農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
平臺設置富民產業、供銷服務、金融授信、民生服務等5大服務模塊,職能部門、社會企業以平臺為依托,發揮各自優勢,向全縣農戶提供測土配方、農資直供、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技術指導、信用貸款等線上線下服務,形成綜合性、立體式為農服務體系。
定西市開通“三位一體”線上公共服務大講堂 甘肅省供銷聯社供圖
通渭縣則依托產業扶貧公司,通過開放辦社、項目帶動,吸納通渭陸老四商貿有限公司加盟入社,建設“通渭縣消費扶貧直銷館”“通渭縣特色產品體驗館”,積極推動產銷對接,助力消費扶貧,推動產業扶貧走深走實,積極促進農民穩定增收;以企業“1個縣級物流園、18個鄉鎮服務站和185個村級服務點”的物流網絡體系為基礎,積極架構“縣有中心、鄉有平臺、村有站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供銷服務網絡,形成“左手”對接農戶及合作社、“右手”聯結終端市場的為農服務新格局。
而岷縣在進一步強化“縣基一體化”經營管理的同時,積極探索“縣級聯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社屬企業(協會)+鄉鎮基層社(聯合社鄉鎮分社)+村級綜合服務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供應、生產、服務、銷售為一體的為農服務新模式。由縣供銷聯社發起成立了岷縣新立農業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并在全縣18個鄉鎮成立分社,吸納縣域內各類專業合作社入社,實行統一管理;成立“中蜂科技產業協會”和“畜牧業發展營銷協會”,引導和帶動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戶開展中藥材、畜草等特色農產品的規?;N植和中蜂、牛羊等專業化養殖;在農產品銷售環節通過“聯合社簽訂單,合作社搞生產”的模式,統一組織、有序有效進入市場,有效實現了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加工、銷售“一張網”。
以特色農業種植為突破口,嘉峪關供銷系統聯合當地經營較好的合作社及外省甜葉菊粗產品收購商,開始推廣甜葉菊訂單種植,與農戶簽訂農產品收購協議,發展甜葉菊特色農產品種植,解決農戶的銷路難題。2018年國際采購商中國(甘肅)供銷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期間,該市文殊供銷社與山東省壽光市圣日農業設施有限公司簽訂了為期三年的甜葉菊采購合同,采購量為2700噸,合同金額3510萬元。
嘉峪關供銷社助當地農特產品走出去 甘肅省供銷聯社供圖
與此同時,嘉峪關供銷系統從傳統的農資批發銷售向農業生產綜合服務轉型,不斷提高測土配方、施肥用藥精準度,擴大高效、環保、新型農資產品供給,從源頭上推進綠色有機農業發展。
此外,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累計流轉土地3000畝,種植玉米、紅皮早酥梨、小麥各1000畝;開展培訓惠農,組織協調嘉峪關農技站、種子公司、農資公司等開展培訓,為農民提供日常農業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發布;不斷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模式,與建設銀行合作設立了“裕農通”助農金融服務點,讓基礎金融服務得以延伸至農村田間地頭和千家萬戶。
近年來,平涼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緊緊圍繞為農、務農、姓農這個總要求,以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為核心,以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為根本,穩步推進綜合改革工作,努力構建具有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服務功能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邁出新的步伐,取得明顯成效。
該市供銷聯社以領辦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社有企業為依托,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種、股份合作、以銷定產等多種方式,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資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系列化服務,全系統流轉土地2.19萬畝、托管土地0.94萬畝、配方施肥0.78萬畝、統防統治0.7萬畝、農機作業0.16萬畝,破解了“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問題。
創新農資服務方式,平涼市新建、擴建農資經銷公司13家,健全完善農資配送中心3個,建辦農資直營店81個,年均調運化肥21萬噸、農膜0.12萬噸,構建了貫通縣、鄉、村三級農資銷售網絡,延伸到村級綜合服務社。在供應旺季,平涼各類供應網點采取延長營業時間,送肥送膜到村到戶到田間地頭等方式,方便了農民購買;靜寧、莊浪兩縣從2018年開展農資零利潤直供工作,讓利農民群眾72萬元。
充分發揮莊稼醫院在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技能培訓中的積極作用,平涼市供銷聯社建成莊稼醫院49個,并邀請科研院所、職業院校等機構培養科技特派員153人,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技能培訓3988人,發放科技資料6877份。
武威市涼州區供銷社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區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文件精神,切實推進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建設,按照充分發揮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引領作用,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聯合社+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貧困村產業發展、共同致富的格局。
武威市涼州區供銷社帶動貧困村產業發展 甘肅省供銷聯社供圖
涼州區上禾蔬業運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就是由涼州區發放供銷合作社牽頭,將1家國家級示范專業合作社和種植、農機、運銷等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起來,形成了集種植、收購、倉儲、包裝、運輸、銷售為一體的合作經濟組織,取長補短,形成合力,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金昌市金川區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牢固樹立為農服務宗旨,以“一手抓為農服務,一手抓經濟發展”為工作思路,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重點,大力開展訂單銷售、大田托管、土地流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冷鏈物流、物流配送等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動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變化、適應農村市場新需求,加快改革,創新發展,優化服務。
金川區供銷社下屬的金昌盛世農合供銷有限公司、甘肅嘉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天順澤辣椒農民專業合作社及金昌市天邦食葵專業合作社、主要開展辣椒、玉米、洋蔥等大宗農產品收購工作,已初步形成了產、購、加、銷一條龍系列化產業鏈,建立起了功能齊全、技術力量強大的服務體系,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進一步提升了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能力。
金川區供銷社服務當地優勢特色產業 甘肅省供銷聯社供圖
截至目前,金川區供銷社下屬企業累計收購紅辣椒19090噸,預計銷售額達4000萬元;收購洋蔥收購量11200噸,預計銷售額達760萬元;收購玉米8200噸,預計銷售額達16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