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采訪活動】
黨建引領打造服務型城市社區
——看慶陽市西峰區育才路社區“黨建+社區治理”新實踐
育才路社區舉辦“長大后,我想成為你——科學實驗課” 西峰區蘭州路街道育才路社區供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光慶
李近遠 安志鵬 崔亞明
新甘肅客戶端記者 李靜
社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社區黨建是領航社區多元共治、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關鍵。慶陽市西峰區蘭州路街道育才路社區圍繞慶陽市實施的“美好家園”城市黨建融合行動,確定了“聚焦服務抓黨建,提升黨建強治理”的思路,做大做響“有需求找社區”“有困難進網格”的服務品牌,著力打造黨建引領多元化服務和網格化治理的服務型城市社區樣板。
“院院會”——在居民家門口解決“難腸事”
走進育才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門左邊一崗受理臺的背墻上印著“和美社區、幸福家園”,右邊社區與轄區機關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的LOGO格外醒目。育才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沈敏介紹,目前育才路社區黨總支與轄區43家機關單位黨組織簽訂了共駐共建協議,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同時,社區從各個小區樓院擇優確定人選,成立了網格黨支部。
就在前不久,育才路社區黨總支聯合社區第二網格黨支部和部分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開展了“學經典、獻良策、助發展”主題黨日活動,在職黨員進行集體學習后,前往轄區背街小巷撿拾垃圾,幫助小區居民整理樓下花盆。隨后,就地召開會議,參與黨員談體會、說建議,為社區治理建言獻策。
“院院會”就是育才路社區開展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的一項創新,它將議事會議搬到居民家門口、把定事的權力交給居民,社區黨員干部聯合共駐共建單位、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與居民一起就地商量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道橋公司家屬院居民反映,小區內公共旱廁夏天難聞、衛生差。針對這一問題,育才路社區邀請西峰區住建局工作人員、居民代表在道橋公司家屬院多次召開“院院會”協商解決。最后,居民一致決定將旱廁改成水沖式廁所。
改成水沖式廁所后,廁所的水電費、暖氣費、后期維修管理費等又成了新的問題。育才路社區再次召開“院院會”,集中做群眾工作,居民最終同意平均分攤后期廁所維護費用。如今,旱廁已拆除,水沖式公廁正在加快建設之中,預計近期就可投用。
據了解,去年以來,育才路社區聚焦群眾“難腸事”,聯系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時走進小區,在群眾家門口召開“院院會”26場(次),解決居民各類問題45件。
“沁心書吧”——給居民心靈放個假
在育才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大廳,各共駐共建單位捐贈的圖書分類整齊擺放,大廳中間放置著幾套桌椅,這里就是社區居民家門口的“精神家園”——“沁心書吧”。
“沁心書吧”是西峰區打造的第一個城市社區書吧,也是西峰區圖書館分館?!盀榱朔奖憷先碎喿x,社區引進了喜馬拉雅有聲閱讀機,讓老人們感受聽書的樂趣。社區還為孩子們創設了‘閱讀存折’,孩子們只要來借書,就可以積分,年末的時候,我們根據積分高低,給予孩子們相應的獎勵?!鄙蛎粽f。
黨史學習教育中,育才路社區把“沁心書吧”作為重要陣地,固定每周三和周五早上8時30分至9時30分為讀書時間,邀請共駐共建單位黨員、居民黨員以及社區居民代表共同開展“讀書班”活動,學黨史、唱革命歌曲、誦讀紅色經典詩詞,進一步筑牢理想信念,強化初心使命。至目前,已舉辦各類“讀書班”活動54場(次)。
“每次讀書班結束后,黨員們會帶上志愿者袖章走進小區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并根據居民需求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鄙蛎粽f,這種“學習+實踐”的活動,不僅把黨員積極性調動了起來,也讓整個社區“紅火”了起來。
記者了解到,育才路社區每月還會專門為少年兒童舉辦一場《長大后,我想成為你》系列課程,邀請交警、教師、廚師等各行業的工作人員,為社區的孩子們上公益課,拓寬孩子們的眼界和知識面,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順順吧”——把暖心服務做到家
在育才路社區二樓樓梯口,有一個叫作“順順吧”的屋子,一張桌子,幾張椅子,布置得簡單卻溫馨?!拔覀冊O置‘順順吧’的初衷是要幫助居民消除怨氣、化解矛盾,構建和美家園?!鄙蛎艚忉尩?。
“順順吧”有一個固定主題——“相約星期四、談談心中事”。每周四,社區會邀請律師、心理咨詢師和老模范、老專家等,一同傾聽居民心聲,處理“家長里短”,幫助居民順順氣,通過這種“調解+幫助”的方式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育才路社區開展的暖心服務不止于此。
“靜心自習室”給社區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平臺;“戶外勞動者驛站”給就近工作的戶外勞動者免費提供方便面、餅干、飲用水和針線盒、藥箱、雨傘等物品;聯合共駐共建單位走訪殘疾人,送去慰問品;還有“一站式”辦理窗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悅動空間、“微心愿”“連心卡”、母嬰室……
在育才路社區,小空間里卻有著多元的服務、多樣的功能,溫馨、貼心、便捷、實用,溫暖著每一個居民的心,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溫度。
(甘肅日報)